腎臟科門診常常見到患者因小便起泡,感到憂心而前來就診,事實上,很多原因都可能導致尿液裡有泡泡,不見得一定是腎臟的問題,但泡泡尿的確可能是身體異常的警訊之一,千萬別等閒視之!

 

臺大醫院內科部腎臟科主治醫師、臺大醫學院內科臨床助理教授賴俊夫,曾在接受《好健康》會刊詢問時指出,泡泡尿形成的原因很多,衝力是成因之一,如男生站著尿尿,解尿時產生的衝力較大,會比女性坐著如廁容易在尿液中出現泡泡,或解尿時,尿液沖激到馬桶的力道大,也會因此形成泡沫。但這些泡泡較大,短時間就會消失。

 

另一方面,泡泡尿也與尿液的表面張力改變有關。尿液中的有機溶質主要成分是尿素,當尿素濃度高,會進而改變尿液的表面張力而形成泡泡,例如人經過一夜休息,尿液濃縮後,小便濃度高,早晨的第一泡尿就容易起泡,所以泡泡尿不盡然是腎臟出了問題。泡泡尿最需要擔心的就是「蛋白尿」。一般正常健康的人,每天尿液會含有50毫克到200毫克的蛋白質,但當腎臟出問題,腎臟的腎絲球基底膜出現病變,蛋白質等原本應該被攔住的大分子物質,現在卻攔不住,漏到尿液中排出,就稱為蛋白尿。

 

蛋白尿的成因很多,有以下可能:

一、暫時性蛋白尿:懷孕或劇烈運動、發燒、脫水等身體新陳代謝突然變快的情況下,都可能會出現暫時性的蛋白尿,不過,當這些因素消失後,通常蛋白尿也會消失。

二、姿勢性蛋白尿:有些正常的年輕人或是腎臟疾病恢復期的病人,活動或站立時,也會出現蛋白尿,但平躺測量時,蛋白尿就會消失,這種姿勢性的蛋白尿通常會自然痊癒,也不會有腎功能的衰退。

三、病理性蛋白尿:蛋白尿最需要關注的是病理性問題。病理性蛋白尿可能是腎臟本身病變引發,這種原發性的腎病變,如微小腎病變或局部性腎絲球硬化症等各種腎臟疾病,必要時需透過血液檢查或腎臟切片確診。

 

除此之外,身體其他疾病如高血壓、糖尿病、紅斑性狼瘡、多發性骨髓瘤、肝炎或愛滋等身體免疫或感染疾病,或使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等藥物的患者都可能引發腎臟病變,產生持續性的蛋白尿。小便有泡泡並不一定代表腎臟問題,若尿液中的泡泡較大,10幾秒泡沫就散去,通常這樣的泡泡尿以暫時性成因居多;但若小便泡沫型態以細緻的泡泡居多,馬桶故意不沖水,過1、2小時後泡沫仍無法消散開來,此時就要提高警覺,最好至腎臟科門診進行檢查。

arrow
arrow

    房屋二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